10月10日,深圳体彩发布公示“寻找1800万元大奖得主”登上热搜引发舆论关注。而就在9月,国内刚刚发生单月连续2次千万元彩票大奖无人领取成为弃奖的情况。。。。。。那么多人想着买彩票中大奖,可有人中奖了却不领?
这似乎让人无法理解。但实际上,不仅在国内,在世界其它国家,彩票弃奖都是一个“难题”。为什么这么说?
“彩票弃奖”遍布全球
在世界各国,彩票弃奖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美国,据统计,每年无人认领的彩票奖金额累积高达20亿美元。2016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弃奖金额就超过240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彩票机构总共发放了19亿美元奖金的同时,也产生了2850万美元的弃领奖金;在纽约州,2016-2017财年的弃领奖金高达7400万美元,而上一财年该州的弃领奖金更是达到1.03亿美元。
在英国,2012年12月,欧洲百万彩票开出6383万英镑(当时约合人民币6.38亿元)的巨奖,由于超过180天无人认领,被宣布成为弃奖。2017年7月,欧洲百万彩票在英国开出一注100万英镑的大奖,直到兑奖时间结束,中奖者没有出现兑奖。有媒体报道,在美国,每年无人认领的彩票奖金额累计达20亿元美元。
在西班牙,2012年6月,加西利亚地区的拉科鲁尼亚,一个彩票销售点的老板冈萨雷斯捡到了一张客人购买后遗落在店里的彩票。开奖后,这张彩票竟然中了470万欧元。然而直到有效兑奖期,中奖者都没有出现。
《2022年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情况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情况》显示,我国当年逾期未兑奖奖金14.12亿元。或许很多人乍一看到这个数字时会惊讶于弃奖数额之高,但这一数值已创近十年来新低。
“弃奖的发生”存在规律性
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很多人都想买彩票中大奖,结果有人中奖了却不领?这似乎让人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根据全国市场“大数据”分析,弃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分地区来看,销量越高的地区弃奖越多;从游戏玩法上看,销量越高的玩法弃奖金额越大;小额弃奖占大头,大盘奖池型乐透游戏是弃奖的“高发地带”。
由此,值得注意的是,能引发公众关注的往往是那些金额较大的弃奖,但事实上,中奖金额为5元、10元等小奖的弃奖更多,其累积的总金额相对大奖弃奖来说,占弃奖总额比例更高。
依据彩票机构走访调查,造成购彩者这种弃奖的原因主要是,未及时或未正确核兑中奖彩票、以及中奖彩票受损或丢失等。同时,对于一些小额奖金,不排除人们主观放弃兑领的想法。
彩通曾向大家多次提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纾的一项实验证明,彩票带来的“情绪红利”并非仅来自物质奖励,更来自对于结果的期待。约9000多名受测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购买彩票后,心境便开始提升,且在临近兑奖前,心境达到最高值。那么,小额奖金在一些人眼中,就存在“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弃奖不仅对中奖者本人造成“伤害”,也给彩票销售机构在后续处理上造成“麻烦”,对于一些对彩票不是特别了解的公众来说,还会影响彩票的公信力。因此,世界各国都会尽力防范彩票弃奖的产生。
防范弃奖成各国“难题”
近年来,国内各级彩票机构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代销网点下发宣传物料、不断增加彩票开奖信息发布渠道等措施,以期对相关问题产生积极作用。诸如此,为了预防彩票弃奖的产生,各国彩票销售机构也推出了不少措施。依据资料,主要措施有以下四种。
一是,建立实名制或彩票会员卡制度。对于开放了网络购彩的地区来说,实名制购彩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弃奖的发生。如北欧部分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彩票机构会通过会员卡自动绑定购彩者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支付信息,并对每张所购买彩票的基本信息(包括彩种、金额、销售站点位置、销售员信息等)进行追踪记录,及时通知彩票机构中奖人信息,主动联系中奖人通知中奖结果和兑奖方式。
实名制系统下的“彩票挂失”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彩票丢失或冒领奖金的发生,让奖金一分不少地回到中奖人的腰包。但因为社会环境、技术等原因,以及购彩者个人出于保护个人信息的意愿等因素,仍有很多购彩者不愿以实名制参与购彩。
二是,适当延长兑奖期限。这对弃奖发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其作用比较有限。也就是说,如果中奖者在开奖后两个月仍未现身兑奖,那两个月以后能来兑奖的概率也微乎其微了。
三是,增加开奖信息查询方式。通过网络、电视、电台等各种媒体渠道,以多种形式让购彩者能查询彩票开奖号码、兑奖流程等。
四是,提醒购彩者养成良好的购彩习惯。弃奖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购彩者本人,因此防范弃奖情况发生的最有效办法仍是加强宣传,让购彩者养成良好的购彩、保存、兑奖习惯。
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有关这一问题,国内更适合哪一种采取哪种或哪些举措?欢迎下方留言。
部分资料|中国体彩报
国家彩票